去年底,某分队一位优秀主官突然提出转业,与其谈话时他说,“从我的情况看不应提出转业,但一段时间总感到压抑和莫名其妙的心烦,没有心思想工作,想尽快转业换个环境。”笔者分析感到,尽管提出转业改变环境的基层干部不多,但此种心理现象并非个别。特别是岁尾年初面对各种检查评比、进退去留等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,繁重的战备训练等大项工作的展开,使得一些干部忧虑不安。这种心理疲劳现象应该引起各级足够的重视。
心理疲劳是现代人最常见的心理上的不适现象。军队作为特殊的战斗群体,训练生活紧张繁忙,更容易出现心理疲劳。特别是处在军事斗争准备一线的基层干部,正是家庭、事业的爬坡阶段,为了事业,为了发展,为了家庭,废寝忘食,夜以继日。长期的紧张繁忙,精神始终高度集中,身体超负荷运转,不仅容易产生生理疲劳,更容易出现心理疲劳,而心理疲劳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比生理疲劳严重得多。生理疲劳比较直观,表现为人的体力和脑力下降,工作效率不高。而心理疲劳则表现为:注意力不集中、思想紧张、思维迟缓、情结低落,厌烦、忧虑、倦怠等。
心理疲劳与人的心理素质、性格特征、工作环境有着直接关系。首先是工作态度和动机的影响。心理研究表明,当一个人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时就兴致高,不觉得累,而做一件不喜欢甚至厌倦的工作时,就会感到时间过得慢、热情低,身心都觉得累。如同样是体力活动,踢一场球和挖一条沟的感觉就不一样。其次,周围环境不好也会产生心理疲劳。比如,一个单位上下团结和谐、内部关系好,尽管单位物质条件不是很好,工作也很辛苦,但大家心顺、气顺,精神愉快;相反,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复杂的单位,大家就会感到压抑,精神疲惫,“心苦”远远大于“辛苦”。此外,工作过于单调也容易产生心理疲劳。如基层干部大都夫妻两地,生活枯燥、乏味、寂寞,容易产生不愉快的情绪,进而引起心理疲劳。调查还发现:大学生干部和基层土生土长的干部比、城市生长的干部和农村出身的干部比,前者更容易产生心理疲劳。这是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思想比较活跃,想法比较多,对未来期望值比较高,对工作和生活上的不如意感受更深一些。
稳定基层干部队伍,保证干部健康成长,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应当科学地对待基层干部心理疲劳问题,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。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。领导和机关说话办事、布置工作、处理问题,一定要考虑基层干部的心理感受和承受能力,不能人为地制造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;真心关心和体谅基层干部的苦衷,注意倾听基层干部的呼声,经常谈心交心,给基层干部倾诉的机会和渠道,允许他们把心中的苦恼与困惑讲出来;工作中要多表扬、多肯定、多激励,使干部看到希望、感受到关爱、获得支持和信任;主动地关心干部的婚恋家庭和个人进步问题,想方设法帮助基层干部排解难题,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。其次,注意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,强化干部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识,学会心理自我疏导;建立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档案,适时进行心理测验,对有明显心理症状的干部及时进行治疗和疗养;注意调整基层干部的工作和生活节奏,保证基层干部正常的休息、休假、娱乐时间;培养基层干部的健康情趣和高尚情操,通过各种文化体育活动,转移、宣泄不良情绪,缓解心理压力,放松精神心情,休整身心。第三,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。一方面要结合军事训练和体能训练,有意识地组织基层干部进行挑战心理和生理极限的训练,着力培养基层干部刚毅顽强的体力、耐力和毅力;另一方面,要抓好理想、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,加强思想品德修养,使他们乐于奉献,勇于吃苦,心胸开阔,思想豁达,以增强抵御挫折、困难的心理能力,有效预防心理疲劳问题的发生。 |